碳酸锂-铁、铅的测定-火焰原子发射光谱法
1 范围
本方法适用于荧光粉级碳酸锂中质量分数为0.00007%~0.0003%的铁和铅的测定。 2 原理 试料用盐酸分解,镧盐作载体,氨水作沉淀剂于pH9.0~10.0共沉淀铁和铅。沉淀用盐酸溶解,于原子吸收光谱仪波长248.3nm和217.0nm处,以空气-乙炔火焰,工作曲线法进行铁和铅的测定。 3 试剂 3.1盐酸,7moL/L,蒸馏提纯,贮存于塑料瓶中。 3.2盐酸,0.25moL/L,用盐酸7moL/L)配制。 3.3氨水,1+1,超纯。贮存于塑料瓶中。 3.4氨水,1+9,超纯。贮存于塑料瓶中。 3.5镧盐溶液,10mg/mL: 称取11.73g氧化镧,置于100mL烧杯中,加入约10mL7moL/L盐酸,加热溶解,冷却至室温移入1000mL容量瓶中,以水稀释至刻度,混匀。此溶液1mL含10mg镧。 3.6铁标准贮存溶液,1mg/mL: 称取1.000g纯金属铁[w(Fe)≥99.99%]置于300mL烧杯中,加入30mL优级纯硝酸(1+1),加热至完全溶解,微沸驱除氮的氧化物,冷却至室温,移入1000mL容量瓶中,以水稀释至刻度,混匀。此溶液1mL含1mg铁。 3.7铅标准贮存溶液,1mg/mL: 称取1.000g纯金属铅[w (Pb)≥99.99%]以上,置于300mL烧杯中,加入30mL优级纯硝酸(1+1),加执至完全溶解,微沸驱除氮的氧化物,冷却至室温,移入1000mL容量瓶中,以水稀释至刻度,混匀,此溶液1mL含1mg铅。 3.8混合标准溶液: 3.8.1分别移取10.00mL1mg/mL铁标准贮存溶液和1mg/mL铅标准贮存溶液,置于100mL容量瓶中,以水稀释至刻度,混匀,此溶液1mL含100?g铁和100?g铅。 3.8.2移取10.00mL100?g/mL混合标准溶液,置于100mL容量瓶中,以水稀释至刻度,混匀。此溶液1mL含10?g铁和10?g铅。 4 仪器设备 原子吸收光谱仪,附铁、铅高强度空心阴极灯。 在仪器最佳工作条件下,凡能达到下列指标者均可使用。 灵敏度:在与测定试液相同介质中,铁、铅的特征浓度应分别不大于0.021、0.046?g /mL, 精密度:用最高浓度的标准溶液测量10次吸光度,其标准偏差应不超过平均吸光度的1.0%;用最低浓度的标准溶液(不是”零”标准溶液)测量10次吸收光度,其标准偏差应不超过最高浓度标准溶液平均吸光度的0.5%。 工作曲线线性:将工作曲线按浓度等分成五段,最高段的吸光度差值与最低段的吸光度差值之比应不小于0.7。 5 操作步骤 5.1称样 试样于瓷皿中在500℃高温炉中灼烧2h,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。 称取5.000g试样,精确至0.001g。 独立地进行两次测定,取其平均值。 5.2空白试验 随同试料做空白试验。加入与分解试料等量的酸,应在低温下蒸发至近干。 5.3测定 5.3.1将试料置于150mL烧杯中,加入少量水,缓慢加入21.0mL7moL/L盐酸,加热至完全分解,煮沸驱除二氧化碳,控制体积约30mL,冷却至室温,加入2mL10mg/mL镧盐溶液,用氨水(1+1)中和至出现沉淀,并过量1mL。用慢速定量滤纸过滤,用氨水(1+9)洗涤原烧杯,并将沉淀连同洗液移入漏斗中,以水洗涤沉淀5次,用15.0mL0.25moL/L盐酸溶解沉淀于干比色管中,混匀。 5.3.2于原子吸收光谱仪波长248.3nm(铁)和217.0nm(铅)处,用空气-乙炔火焰,以0.25moL/L盐酸调零,与标准溶液系列平行测量试液及空白溶液的吸光度,取三次测量平均值。分别从工作曲线上查出相应的铁(铅)浓度。 5.4工作曲线的绘制 5.4.1移取0,2.00,4.00,6.00,8.00,10.00mL10?g/mL混合标准溶液,分别置于一组盛有3.5mL 7moL/L盐酸的100mL容量瓶中,用水稀释至刻度,混匀。 5.4.2在与试料测定相同条件下测量标准溶液系列的吸光度,以被测元素浓度为横坐标,吸光度为纵坐标,绘制工作曲线。 6 结果计算 按下式计算被测元素的含量,以质量分数表示: 式中:wX——被测元素的质量分数,%; c——自工作曲线上查得的试液中被测元素浓度,?g/mL; c0——自工作曲线上查得的空白溶液中被测元素浓度,?g/mL; V——试液的总体积,mL; m——试料的质量,g。 7 允许差 两个测定值之间的差值应不大于表1所列允许差。 表1 %
8 参考文献 [1] 国家标准GB/T 11064.17-89 |